國家帶量采購還未正式開啟 已有藥企撤銷藥代
發布時間:
2018-11-09
來源:
醫藥網
作者:
醫藥網11月9日訊 國家帶量采購還未正式開啟,已有藥企在撤銷醫藥代表隊伍了!? 近日,據第一財經報道,優時比中國區總經理吳昕表示,“過去的十二個月里,公司整個業務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我們已經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位了。”? 據悉,優時比不再設置醫藥代表職位后,原來的醫藥代表隨之轉變為醫藥信息伙伴,這樣的轉變意味著公司對這些員工的考核,不再以銷售業績作為核心考核目標,而考核的是他們如何與醫生進行合
醫藥網11月9日訊 國家帶量采購還未正式開啟,已有藥企在撤銷醫藥代表隊伍了!
近日,據第一財經報道,優時比中國區總經理吳昕表示,“過去的十二個月里,公司整個業務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我們已經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位了。”
據悉,優時比不再設置醫藥代表職位后,原來的醫藥代表隨之轉變為醫藥信息伙伴,這樣的轉變意味著公司對這些員工的考核,不再以銷售業績作為核心考核目標,而考核的是他們如何與醫生進行合作,最后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此前,筆者在文章《國家采購震動百億市場,醫藥代表迎來生死局》(點擊閱讀)提到,國家帶量采購方案和目錄流出之后,醫藥人尤其是藥代所更關注的,是自己飯碗的問題。
筆者認為,國家帶量采購對于相關藥代而言,未必是好事,還可能是生存的危機。
雖然試點城市60~70%的市場對藥企誘惑是很大,醫藥代表看似迎來躺著賺錢的機會,但是,大家務必注意一點,國家都明確保障使用量了,企業還需要那么多銷售團隊來推廣嗎?
從上述藥企的做法來看,國家帶量采購還未正式啟動,已有藥企在撤銷醫藥代表隊伍了。
而類似的操作,其實此前已有藥企在實踐。
早在2013年12月,GSK就宣布取消醫藥代表的個人銷售指標。GSK中國區高管曾對媒體表示,公司醫藥代表僅僅是單純地向醫生傳遞有價值的醫學信息,其薪酬將和其向醫生提供服務的質量、專業知識以及公司業務的整體表現掛鉤。
無論如何,真正做到取消醫藥代表的個人銷售指標,甚至撤銷醫藥代表職位,對于任何一家藥企來說,都是很大的突破,也是行業的進步。
▍醫藥代表,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
而從國家政策上,對于醫藥代表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也多次發文明確。
2017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對醫藥代表的管理,建立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備案信息及時公開。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2017年5月1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政策(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禁止醫藥代表承擔藥品銷售任務,禁止醫藥代表私下與醫生接觸,禁止醫療機構任何人向醫藥代表、藥品生產經營等企業人員提供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2017年12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再次明確醫藥代表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醫藥代表未經備案不得在醫療機構內部開展學術推廣等相關活動。
以上三個文件,一脈相承,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規范醫藥代表的職業環境。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詹積富曾對媒體表示,“如果全國300萬的醫藥代表大軍不消失,不轉行,老百姓不可能不吃冤枉藥,不開冤枉刀,不花冤枉錢。”
這句話在以前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從如今一些藥企的轉型來看,確實在往這個方向改革推進。
國家醫保局主導的11城市帶量采購尚未正式啟動,其對醫藥行業的影響已經提前顯現。這是一個正向的影響,隨著醫保支付改革的逐步完善,藥企傳統的競爭規則將徹底顛覆,同時倒逼藥企變革營銷模式。帶金銷售,將徹底消亡。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藥企撤銷醫藥代表隊伍。但是,這并不表示大批醫藥代表將失業,等待他們的,更多是轉型的挑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