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風險規避:操作層面應盡量保守!三大實操建議
發布時間:
2018-10-16
來源:
醫藥網
作者:
醫藥網10月16日訊 創新是醫藥行業的生命力所在。新藥研發是一個充滿創新與挑戰的行業,但創新與挑戰都意味著風險,風險是制約創新的關鍵因素。所以,質量風險管理一直都是新藥研發領域的熱門話題。? 為了規避臨床研究中的各種風險,臨床研究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往往是非常保守的。在操作層面采用保守的方法以及臨床研究人員的實際操作經驗,對于新藥研發風險的規避至關重要。? ?“保守”原理? ICHE6二十年不變
醫藥網10月16日訊 創新是醫藥行業的生命力所在。新藥研發是一個充滿創新與挑戰的行業,但創新與挑戰都意味著風險,風險是制約創新的關鍵因素。所以,質量風險管理一直都是新藥研發領域的熱門話題。
為了規避臨床研究中的各種風險,臨床研究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往往是非常保守的。在操作層面采用保守的方法以及臨床研究人員的實際操作經驗,對于新藥研發風險的規避至關重要。
“保守”原理
ICH E6二十年不變
ICH E6是關于臨床研究的操作和質量管理最基本的指導原則。第一版ICH E6是在1996年頒布的,一直到2016年才頒布了第二版。這二十年間,科學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新的技術和方法都早已在臨床研究中得到了應用,但ICH E6這二十年來一直保持不變。ICH E6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內容,但是對原有內容沒有進行一個字的更改。這充分體現了這個行業的保守性。盡量延續既往經驗,減少不必要的改變,可降低新藥研發的風險,讓新藥創新得以實現。
美國FDA在2013年8月頒布了《基于風險的臨床研究監查》指導原則,鼓勵用中心化的監查取代現場監查。但是5年過去了,大多數臨床研究仍然還是以現場監查為主,這是這個行業的保守性決定的,因為任何變化都意味著風險。
CRO風險管理走在前面
對于風險管理,專業的CRO公司走在了前面。專業的CRO公司在臨床研究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是走在了最前面,這是CRO公司的專業化特點決定的。專業的CRO公司有成熟的風險管理計劃模板,也提供風險管理培訓,但CRO公司的項目經理在撰寫風險管理計劃的時候往往感到比較空洞,例如他們通常也就是將患者入組緩慢、倫理批準慢、方案變更造成額外的拖延等因素作為風險寫入風險管理計劃之中,但也覺得這些因素并不構成真正的風險。
事實上也是如此。由于藥品本身的問題,例如藥品療效和安全性不足等導致的風險,不是CRO公司的風險,是申辦方的風險,這個風險不需要CRO公司來承擔。而在臨床研究的操作層面,對于CRO公司而言,是沒有太大風險的。由于專業CRO公司有成熟的SOP和專業的臨床研究人員,所以CRO公司能夠有效規避臨床研究中的風險。CRO公司的專業人員,在新藥研發這樣風險巨大的行業工作,撰寫著風險管理計劃,卻往往不能對風險感同身受,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對于一個新的創新型藥企而言,風險管理計劃就很容易寫,因為風險太多也太大了,每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不用思考就能感覺到。要規避這些風險,應該在操作層面盡量保守,同時要重視有豐富一線經驗人員的意見。
“保守”實操
對SOP的三條忠告
ICH GCP要求申辦方公司必須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系統,SOP是質量管理系統中最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規避風險,各公司在SOP的建立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SOP的制定要基于公司目前運營的實際情況,不要直接拷貝現成的SOP。可聘請專業公司幫助制定SOP,但應該采取公司內部人員同專業公司合作的方式,專業公司僅僅起到指導的作用,不要替代公司內部人員撰寫SOP。
SOP的制定一定要參考其他成熟公司的操作模式。這一點似乎同上一點有些矛盾,但實際上不矛盾。公司SOP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一定要借鑒。這種借鑒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方法。新藥鼓勵創新,但SOP方面盡量不要創新。就像前文提到的ICH E6的更新和監查方法的更新(中心化監查)一樣,操作層面的任何創新都需要十分謹慎。
雖然SOP往往每兩年要更新一次,但如果不是SOP有明顯不合理,或無法操作,對SOP的任何變化都要十分慎重。有時一個小小的程序變化會導致整個項目以至整個公司陷入混亂之中,所以需要謹慎。
盡量不要對方案進行修改
在方案設計上也需要保守。盡量模仿已有的、成功的方案設計,有利于規避臨床研究中的風險。例如入排標準、對照組選擇、主要評價指標、療程等,應盡量參照其他成功的臨床研究設計,一般不要去另辟蹊徑。在統計學方法的選擇上,盡量采用常規的統計方法。雖然方案的修改或增補,是新藥臨床研究中很常見的事,但在臨床研究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方案不必要的修改。如果不涉及藥品療效判定以及受試者安全性,就盡量不要對方案進行修改。
現在很多公司在做電子病例報告表。為了提高競爭力,很多公司對電子病例報告表進行了創新,增加了許多功能。而實際上這也是在增加風險。將自己的電子病例報告表做得幾乎同現在流行的大公司電子病例報告表一模一樣,才是最有競爭力的。那些其他的功能往往也是無用的,或不合規的。
綜上所述,在臨床研究操作層面,盡量采取保守的方法,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
一線研究人員經驗要重視
在風險規避中,一線臨床研究人員的經驗往往起到關鍵作用。
臨床研究的操作往往會被誤認為沒有含金量。例如,很多CRA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問題往往是:“我以后有沒有機會做方案設計?”似乎只有發明新藥、設計方案等才是高大上的事,而對臨床研究法規和GCP的了解、對臨床研究程序的熟悉程度、對各個醫院的具體情況的了解似乎都是不上檔次的。
這是一種誤解。臨床研究是新藥成功上市前的臨門一腳,相當于一支足球隊的前鋒。如果沒有臨床研究操作人員的最后把關,前期的投入可能會化為烏有。
雖然臨床研究行業非常重視法規、GCP和科學的設計,但是,對于一件具體事情的處理方法,往往不是從理論知識中能夠推理出來的,而是要看一線項目管理人員是否有相關的經驗、處理過同樣的事情。
對于同樣事件的處理,往往采用既往使用過的方法。多個項目直至多個公司采用同樣的方法,可以逐漸形成被行業所認可的方法,也會逐漸得到藥監部門認可,這是這個行業的規律。有經驗的臨床研究操作人員往往可以洞察臨床研究中任何改變所帶來的風險,他們的職位不一定高,但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
結語<<<
總之,要規避風險,首先不要去做一些沒有必要的改變,增加那些沒有必要增加的風險。
采用保守的操作模式、重視臨床研究操作人員的經驗,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