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政府工作報告出來了,醫藥人的“藥點”都在這里
發布時間:
2018-08-06
來源:
作者: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表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1、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2、多措并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表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1、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
2、多措并舉降成本,壓減政府性基金項目30%,削減中央政府層面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60%以上,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推動降低用能、物流、電信等成本。突出重點加大補短板力度。
3、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出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方案。實施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長期實行的藥品加成政策,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4、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萬人次受益,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實現直接結算,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持續合理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低保、優撫等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近6000萬低保人員和特困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5、在空氣質量、環境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和住房、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
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1、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2、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3、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制定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4、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
5、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推動網購、快遞健康發展。對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依法懲處、決不姑息。
6、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實施境外投資者境內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簡化外資企業設立程序,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全面復制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7、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改善婦幼保健服務。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國家必將生機勃勃、走向繁榮富強。
8、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社會救助、撫恤優待等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做好軍烈屬優撫工作。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傾情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難而推諉,不因善小而不為,要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米內網 白羽 玲瓏 整理
相關資訊